Minimalism

Minimalism

Date
Feb 8, 2018
Tags
Personal Development
現在有很多人談的簡約主義 minimalism, 可能是很多名人也在追捧這種生活態度。例如最著名的就是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。 他最推崇的就是簡約主義,聞說他的房間空無一物, 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。 另外他每次出現的時候, 都只是穿黑色恤衫, 牛仔褲, 形象一貫的簡單。 蘋果的產品亦真保持最簡單的風格。 在 iOS 7 後, 連 icons 也改了, 變成現在的極簡約風。 從那時開始, 這種簡單的 flat design 直卷全球, 所有公司的 logo 現在基本上都是這個風格。
在家居整理方面,我們有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寫的《斷捨離》。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, 捨是捨去多餘的廢物, 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。 講的不止是家居收納之術,更重要的是帶出斷捨離背後的生活態度, 是種人生整理的方法。就是減少煩人的身外物,帶來內心的平靜。
現在網上有些人會認為簡約主義者必須擁有最少的身外物,例如會把身外物減至100件。有些甚至減至只有三四十件。我也崇尚簡約主義,但沒有極端到這個地步。生活上不需要的東西我是儘量減去,但從來不會去數有多少件身外份去證明自己是簡約主義者。況且有些身外物沒有了確是不方便。例如衣服。我不能做到只有一件,因為我沒有時間也不喜歡常常洗衣服。衣服多是積了一星期才做一次洗濯。但我會有很多同款同顏色的衣服,破了就再買一件同款的,省心。出門也不用想。別擔心朋友會笑,現在大家都知道這是簡約主義。
又有些人會以為簡約主義就只是來安慰那些物質條件不夠的。其實不然, 我們只要看 facebook 的 CEO Mark Zuckerberg, 他也有每天穿着同一款衣服的習慣,難道我們會認為他沒有錢嗎?
在我看來, 簡約主義不是像和尚出家一樣, 而是因為減少了不必要的物品, 才有空間及心力去真正「擁有」那些我們珍惜的事物。在網上很容易可以找到不少人分享採用了這種生活態度後的好處,我自己親身實踐後,也覺得時間多了很多,能夠把心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。

為什麼太多的物件不會令你快樂

我們覺得物件會令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一個記憶。 記得我們第一次買手錶, 第一次買車, 第一次買大房子時, 那種快樂。 我們的大腦把這種快樂和物件連結了起來。 但心理學上有一個叫 hedonic adaptation 的現象, 是說我們的快樂程度在通常會很快就回到平常。 即使用中了彩票, 在一段時間後, 快樂程度會和一般人無異。 簡單來說就是習慣了。 這時候我們的期望會提高, 需要更多物質才能望足這個期望。 在無法滿足的時候, 就會覺得不開心。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說 enough, 而不是 more。應該追尋意義, 而不是物質。